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二维码课程咨询:13663110508

刘邓大军自制的棉衣

时间:2023-12-13 10:22:57      

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厅里,静静地摆放着一件文物——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自制的棉衣。经过七十多年的沧桑洗礼,这件粗布棉衣有些褪色发黄,但它却见证了革命前辈在大别山区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宝贵精神。

1947年8月,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序幕。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,大别山区进入了寒冷的冬季。此时,寻找冬衣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。然而,由于部队远离后方,物资匮乏,短时间内凑齐10万多套棉衣几乎不可能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党中央和毛主席电令刘邓大军自行筹备缝制过冬的棉衣。于是,各部队根据政策和群众纪律,向商家和群众购买、筹借布匹和棉花。同时,部队在作战中也缴获了一些布匹和棉花。当人民群众得知解放军急需棉衣过冬的事情后,纷纷捐赠出自己的土布、棉花等物资。

战士们看着衣衫褴褛的乡亲们,深受感动,同时也决心要为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而奋勇作战。经过东拼西凑,部队总算把做棉衣的材料筹齐了。但这些布匹有红、蓝、白等各种颜色,为了把颜色统一,战士们自己调色染布。大家尝试着用各种原料调色染布,同时用树枝、竹鞭以及自制的弹弓弹棉花。布染好了,棉花也准备好了,下一步就是裁剪。

山自制的棉衣

虽然当地妇女们都主动出来帮忙,可任凭她们再热心,也无法使战士们一下子变成“巧妇”。尤其是开领口,不是大了就是小了。为此,刘伯承、邓小平两位首长专程来到战士中间,给大家做示范,手把手地教大家。刘伯承还教会战士们“简易裁领法”:用一只搪瓷碗扣在领口位置上,照碗大小画圈裁出领口,这样裁出的领口不大不小正合适。

经过半个月的缝制,10万多套棉衣制成了。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把自己刚缝制好的棉衣穿在身上,笑呵呵地对刘伯承说:“你看,这穿在身上不是很好吗?我们的军队就是有这么一个最大的长处,只要我们自己动手,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!”时任十八旅政委李震还写了首《棉衣歌》,生动地描述了当时“棉衣战”的场景:“此事古今从未闻,千古奇迹出我军。一切困难皆可度,全在万众是一心。”

与制式军服相比,一针一线都出自战士之手的棉衣不太合身也不好看,可它却为将士们与数十万敌军苦战一冬、牢牢守住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保障。